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(息税前利润率怎么计算)


什么是息税前利润EBIT?

息税前利润(Ear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),简记“EBIT”,计算公式如下:

息税前利润=净利润+所得税+利息费用

从上述计算公式中,我们可以得出,息税前利润,指的就是企业经营的实体利润,该实体利润剔除了所得税和利息费用的影响,可以真正地衡量出企业的实体经营效益。

例如:a公司和b公司处于同一行业,公司规模相似;a公司2022年度的净利润是6000万,所得税率为15%,利息费用支出200万,b公司2022年度的净利润是5500万,所得税率为25%,利息费用支出500万。

如果我们仅看净利润的话,那么无疑a公司比b公司好。但是,如果要比纯粹的实体经营效益的话,那么无疑b公司的经营效益要好于a公司。因为b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为7833.33万(5500÷75%+500),而a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仅为7258.82万(6000÷85%+200)。

a公司比b公司具备的优势,仅仅在于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更低以及其支出的利息费用更少。

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和利息费用支出的多少,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,而无法体现出企业的真正地实体经营状况,故我们在衡量企业的实体经营状况时,都会去除上述不相关的影响因素,从企业的净利润反推出企业的息税前利润,并以息税前利润(EBIT)作为衡量企业实体经营状况的主要参考指标。

tips:上述公式中的利息费用,仅包括费用化的利息,因为资本化的利息不会减少企业的净利润,故在用净利润还原企业息税前利润时,不用再加上资本化的利息。


企业经营蛋糕是如何分配的?

息税前利润EBIT,企业如何分配蛋糕?

息税前利润EBIT由三部分构成:(1)利息费用;(2)所得税;(3)净利润;

(1)利息费用的背后是债权人;

(2)所得税的背后是政府;

(3)净利润的背后是股东;

即:企业的实体经营效益最终会流向以上三方。当然这里面还存在一定的流向顺序。

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,利息费用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的,故息税前利润EBIT会先流向债权人,债权人拿走利息费用之后,再流向政府,政府拿走所得税后,最终流向股东。

息税前利润EBIT,企业如何分配蛋糕?

因为有流向顺序,所以当前面的人拿走得多了,那么后面的人可以拿走得就会变少。

例如:a企业每年可以带来的息税前利润为200万,企业所得税率为25%,但前期需要投入1000万的资本,该投入可由股东自有资金投入,也可由公司对外举债投入,借款利率为8%。

(1)若全部以股东自有资金投入,则政府可以拿到的所得税就是:200*25%=50万;公司净利润为:200-50=150万。

(2)若全部以借款方式投入,则政府可以拿到的所得税就是:(200-1000*8%)*25%=30万;公司净利润为:200-80-30=90万。

虽然举债经营会减少企业的净利润,但对股东来说,可以节省下1000万的资金投入,去投资其他更高收益的项目,何乐而不为呢?但对政府来说,无疑会减少政府的所得税收入;政府减少的所得税收入=利息费用*所得税率。当然这里的利息费用也仅指费用化的利息。


为了防止股东过度举债经营,弱化资本投入,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《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》(财税〔2008〕121号),即:“反资本弱化规定”。

作者:会计圈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ji0.com/1936.html

(0)
上一篇 2022年7月17日 09:46:10
下一篇 2022年7月17日 09:59:57

相关推荐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99639390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